當前位置:首頁>學院曆程[返回]

春華秋實六十載 文院仍飄翰墨香——文學院

作者:校友總會 發布時間:2012-02-01 16:21:00

 

春華秋實六十載文院仍飄翰墨香

        文學院的前身是遼甯師範大學中文系。1951年開始招收第一期國文專科班。1958年與外文系同稱中外文系,開始招收本科生。1959年獨立建立中文系,建系伊始,就是學校的主幹系之一。2003年改為文學院。60年來,學院為國家培養了8千多名專、本科畢業生。

        文學院現有漢語言文學、廣告學、新聞學、對外漢語等4個本科專業。其中,漢語言文學專業是遼甯省本科示範專業,具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涵蓋8個二級學科,即:文藝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中國古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古典文獻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課程與教學論(語文)。中國現當代文學二級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該學科也是遼甯省重點學科。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000 多人,碩士、博士研究生400多人,形成了本、碩、博一體化、多層次、多類型、開放式的辦學格局。

 

      一、曆史積澱——大浪淘沙

        文學院是遼甯師範大學成立較早的學院之一。1959年獨立建系後,針對中文系建系晚、青年教師多的特點,系領導為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一方面選派他們去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重點大學讀研究班或進修,另一方面在系裡請學有專長的老教師辦“孔孟研讨班”,給他們補傳統文化課。同時,系領導還走出去取經,學習借鑒山東大學等國内名校辦中文系的經驗。為提高我系科研水平,還請田漢、陽翰笙等戲劇名家來校做學術報告。為配合古代文學教學,組織同學觀看長影演員劇團演出的《钗頭鳳》,演出後又同演員們讨論座談,同學們對陸遊與唐婉“夢斷香消”的凄美愛情有了深刻理解,激發了他們學習古代文學的積極性。這一時期,中文系教學秩序穩定,教學質量有明顯提高,教育見習和教育實習都能正常進行,畢業論文的撰寫和答辯也能保證質量。

        自1964年下半年起,中文系的師生先後赴旅順、金縣、大石橋等參加“四清”運動,1966年“5.16通知”發布後,中文系師生全部投身到“文化大革命”中,開始了十年動亂的經曆。自此,中文系自建系以來,逐漸建立起來的教學秩序被徹底破壞掉了,造成長達八年之久的停課。到了七十年代初,中文系部分教師冒着挨批的風險組成了教學小分隊,到登沙河、金縣、姜家屯村等地辦起了語文教師培訓班,以中學語文課本中的各類篇章為内容,進行教學示範,以解除語文教師怕說“複舊”而不敢上課的顧慮,為遼南地區中學語文課的正常複課起到了推動和促進作用。

        1971年應市軍委會的要求,中文系部分教師又以連隊建制的形式,為大連市内的數十名中小學語文教師開辦了“語文教育研讨班”,師生共同探讨了“如何把語文課上成語文課而不是政治課”,以及“語文課是應從字詞句、篇章入手呢,還是從政治觀點入手”等破而未立的問題,排除了種種幹擾,為市内中學語文課的複課,做出了貢獻,得到了當時軍管會主任、旅大警備區司令員鄧嶽中将的接見和表揚。

        到了1975級首屆工農兵專科生畢業時,中文系經過了全面整頓,才恢複了原來的建制,共設文學理論、現代漢語、古代漢語、文選寫作、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教材教法八個教研室。教師專業對口,重新歸隊,并開展了集體備課、教案讨論等教學活動。

        1977年,全國統一恢複高考,中文系招收了“恢複高考”後的第一屆本科生,78年9月又招收了“恢複高考”後的第二屆本科生。從此,中文系的教學才完全走上了正軌,基礎課得到了全面恢複,同時還開設了新的課程,如馬列文論、美學基礎、中國文學批評史、比較文學、訓诂學、文字學、兒童文學、民間文學等。教師隊伍建設也得到了進一步加強,開辦了“青年教師短訓班”,派出了一些中年教師到北大、武漢大學等高校進修。積極開展學術交流,請了丁玲、陳明、葉嘉瑩、陸宗達、許嘉祿、吳祖湘、季振淮、範甯、呂德中、嚴家炎 、李何林、周來祥、孫中田、鄧國诠、季懷民、文懷沙、彭定安、錢谷融 、朱眉叔等著名學者專家來系講學。同時,我系還主辦了馬列文論、現代文學、教材教法等專題學術研讨會,與兄弟院校合編《馬列文論講解》、《文學理論》等教材。更新了教師學術觀念和知識結構。

        1989年,遼甯省教育廳師範司康司長帶領省屬四所高等院校的教務處和中文系的領導組成的“中文系本科教育教學質量評估檢查組”,對遼甯大學、遼甯師院、沈陽師院、錦州師院的中文系本科教育教學進行評估檢查,遼師中文系獲四項評比中的三項第一、一項第二,得到了教育廳師範司及兄弟院校的好評。

 

      二、基礎建設——砥柱中流

        學院高度重視學科和專業建設,全力貫徹“重點突破、整體提高、上規模、上層次、上水平”的工作方針,克服困難,努力實現高水平、跨越式發展。在學校黨委和行政的正确領導下,在有關職能部門和學院的共同努力下,獲得了較快的發展。我們緊緊圍繞學位點申報、重點學科申報、國家特色專業及省級示範專業申報、新專業申報等,分層次建設、齊頭并進開展工作,不斷開創學科建設和專業工作的新局面,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在學科建設方面,2006年我院實現了二級學科博士點零的突破,中國現當代文學獲批了博士學位授予權,同年還獲批了“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使我院的碩士點由5個增至8個。2008年,中國現當代文學二級學科獲批了遼甯省重點學科。

        在專業建設方面,2001年在非師範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基礎上申報獲批了廣告學專業,2002年正式招生,2004年通過省級試辦專業的評估;2003年申報獲批了新聞學專業,2004年正式招生,2006年通過省級試辦專業的評估;2004年申報獲批了對外漢語專業,2005年正式招生,2007年通過省級試辦專業的評估。至此,本科專業形成了1院4系的專業格局。2007年漢語言文學專業獲批為遼甯省本科示範專業,2008年中國現當代文學教研室被評為校級優秀教學團隊。

        學院高度重視課堂教學質量以及實習、實踐環節。每學期都安排一定的時間,在教師之間相互聽課、評課并召開座談會聽取學生的意見,組織學生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進行評估。十年中,有18人次獲得年度教學優秀,12人次被評為優秀實習指導教師,2名教師被評優秀指導實踐教師,2006年在全校的青年教師教學比賽中,鄭豔老師獲得二等獎,劉勇剛老師獲得三等獎。2009年,鄭豔老師參加大連市高校教師課堂教學大賽獲得特等獎,并獲得大連市五一勞動獎章。

        文學院始終把教學工作放在首位,常抓不懈,積極貫徹學校的“寬基礎、高素質、有特長、适應廣”的人才培養模式,十分重視教學改革,積極探索教改新思路,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形成了“以把握行業前沿為主導,以實踐教學和素質訓練為兩翼,通過實踐環節,努力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 和“以學生為主體,以學風建設為中心,通過特色活動,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的辦學特色。

        2002年和2008年,我們兩次接受了教育部的本科教學水平的評估,規範了教學與管理。為了使我們的培養目标适合現代社會的發展與人才市場的需求,從學生應該具備的專業知識的整體結構和就業特長來考慮,先後在2004年、2007年、2010年修訂了教學計劃,加強專業基礎課的學時和學分,調整優化了專業選修課,這樣既減輕了學生的負擔,也提高了選修課的質量和效率。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我院積極組織教師進行教學改革,先後獲得過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校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多項 ;目前正在進行的省級教改立項1項,校級教改立項1項。學院還加強精品課的建設,目前已有省級精品課程兩門,校級精品課程6門。

        學院高度重視學生的實習工作,建立了8個師範教育教學的實習基地,4個對外漢語教育教學實習基地,8個專業實習的實踐基地。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實習方式,教師全程指導和巡視檢查,受到實習單位的好評。

      三、科研成績——碩果芬芳

        文學院的科研實力雄厚,教師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 》、《文學遺産》、《中國語文》、《外國文學評論》、《文藝研究》、《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國家權威報刊上持續發表論文,屢屢被《新華文摘》、《人大複印報刊資料》等轉載。每年都有較高水準的專著、譯著、教材問世。

        2001年以來,學院共主持承擔國家社科項目9項、國家古委會項目12項,國家博士後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2項,省教育廳項目10項,省社科項目15項,其它各類省市級科研課題14項,到位經費106.8萬元。發表學術論文1437篇,其中國家核心期刊論文242篇,出版學術專著111部,譯著41部,教材14部,科研成果總量連續幾年位居全校20個學院之首。

        2001年以來,全院獲得省級人文社科成果獎20多項,市人文社科成果獎20多項。

        2004年學院承辦了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第13屆學術年會,來自全國各地180多名代表雲集365Bet体育,會議綜述在北京上海等重要媒體作了報道。2006年承辦了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第九屆年會,有全國各地260多名代表出席大會,這些會議的承辦擴大了學校、學院的影響。

        2001年以來,先後邀請了北京大學溫儒敏、孔慶東、中國社科院李安綱、楊匡漢、吉林大學劉中樹、暨南大學蔣述卓、北京師大劉勇、張清華、上海師大楊劍龍、香港天地出版公司孫立川、國家圖書館館長詹福瑞、大連科協主席蔡維藩、作家孫慧芬、中國壹捌零營銷咨詢公司董事長雷少東、以及優秀中學校長、特級語文教師等做專題報告與講座,活躍了學院的科研和學術氛圍。

      四、滄海橫流——還看今朝

        多年來,文學院圍繞學風建設不斷開展高水平、多渠道的學術交流活動,營造良好學術氛圍。百場學術報告活動及2008年開始組織開展的“文苑講壇”系列活動,極大地拓展了文院學子的視野。每年組織的新老生學習經驗交流會、英語四、六級學習經驗交流會、考研經驗交流會,為學術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近年來我院學生先後考取了浙江大學、吉林大學、南開大學、廈門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知名學府的研究生。與此同時,學院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各種專業比賽,在全國的寫作杯、大學生英語競賽、金犢獎、學院獎等各種比賽中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先後有四百餘名學生獲得各類獎項。

        文學院高度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堅持以學生黨建為龍頭,帶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确的人生觀價值觀,開展多樣的愛黨、愛國、愛校等社會實踐活動,加強集體主義教育,樹立學生們的主人翁意識。自2004年起,文學院特設“學院獎”,樹立典型,表彰在生活、學習、工作等各方面的優秀典範,并組織召開文學院學年總結表彰大會。2011年,在學院開展“身邊的榜樣”的宣傳活動,極大地調動廣了大學生趕超先進,完善自我的積極性。

        服務學生成長成才是學院學生工作的宗旨,文學院在建立健全學生服務機制的同時,不斷提高學生服務工作的主動性。文學院積極關注特困生群體,為特困生提供物質與心理的雙重幫助。2009年6月,西山校區愛心屋正式成立。

        以“突出學院特點、弘揚師大文化、服務學生成才”為宗旨,文學院學生活動思想性、  群衆性并舉,服務于校園文化建設。以學生組織為載體,以社團活動為平台,開展有文院特色的學生活動,極大地豐富了文院學子的課餘生活。學院成立了春潮辯論團、綠島文學社、滄浪劇社、時政研究會、新聞中心、 廣告協會、志強社、書畫協會,共八個學生社團。2008年開展的班級風采活動月系列活動,至今舉辦了四屆,進一步加強了學風班風建設,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增強了班級凝聚力和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在各類校級比賽中文學院頻頻獲獎。從2006年學校46屆校運會到2010年學校51屆運動會我院連續5年榮獲團體總分第一的好成績。在校舞蹈大賽、詩歌朗誦大賽及學校多項比賽中屢獲佳績。

        六十年校慶,召喚着我們的傳承與創新。讓文學院以六十年校慶契機,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用豪情與壯志譜寫出華美的樂章!

 

 

(記者:謝欣)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