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學院曆程[返回]

乘着歌聲的翅膀 翺翔音樂的天空——音樂學院

作者:校友總會 發布時間:2011-04-27 15:40:00

 

乘着歌聲的翅膀   翺翔音樂的天空

                                                 ——記發展中的音樂學院

        遼甯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始建于1990年,曾先後定名為藝術系(與美術專業在一起)、音樂系、音樂學院。

        六十年的風雨曆練是厚重的精神積澱,根植于師大的土壤,音樂學院已走過二十個春秋,正值成年。作為師大懷抱中一個較年輕的學院,她以蓬勃的姿态,昂揚的鬥志,嶄新的面貌出現在衆人面前。短短的幾年,在學校、學院黨政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下,在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院師生的共同努力下,音樂學院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變強,呈現出跨越式的發展勢頭。

        一、基礎建設,跨越發展

        音樂學院設有音樂教育系和音樂表演系。其中音樂表演系有聲樂表演、器樂表演、舞蹈編導、數字音樂創作與編輯四個專業方向。學院2001年開始招收學科教學論(音樂)碩士研究生,2005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招收音樂學碩士研究生。

        音樂學院現有教職員工54人,在校本科生448人,研究生65人。2002年6月,音樂學院師生喬遷音樂樓,新教學大樓建築面積7530平方米,設有多媒體教室、視唱練耳教室、音樂數字編輯教室、MIDI教室、數碼鋼琴教室、舞蹈教室、排練廳,以及小提琴教學、古筝教學、雙排鍵教學教室等等各類專業的教學用教室。設有190餘間師生用琴房,另有國内一流的、獨立的實踐教學演藝場館——音樂廳。

        教學環境的不斷改善,音樂學院的縱深發展,得益于學校的高度重視。音樂學院先後添置了“貝森朵夫”大三角演奏名琴、多台小型三角鋼琴、百餘台教學用鋼琴,購置了40餘套數字音樂創作與編輯教學設備,配置了各類高檔次的器樂教學與演出設備、大型樂隊活動的教學實踐設備、各類教室用的音響設備,品類齊全,以及大批量的專業性圖書、期刊、音像資料。

        在這十幾年的發展中,音樂學院得益于國家與學校對藝術教育、素質教育的高度重視,得益于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對兄弟院校辦學經驗的借鑒,順利地實現了學院專業建設的三次跨越:

        1990年——1997年,完成了從專科教育到本科教育的首次跨越;

        1997年——2001年,完成了從本科教育到學科教學論研究生教育的第二次跨越;

        2001年——2005年,完成了從學科教學論到音樂學碩士研究生教育的第三次跨越。

        近幾年來,學院加強學科建設,增進國内外學術交流,突出規範研究生教育:嚴格教學過程、嚴格課堂管理、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意識深入大家心中;教師的科研工作蒸蒸日上,按照學校的發展要求,音樂學院以一流的教學、一流的管理精神,堅持嚴格教學要求、嚴格規範管理,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得到了學校與兄弟院校的肯定。

        二、學術研究 創新發展

        學院教師在日常教學,藝術實踐等工作基礎上,把學術研究作為日常教學的有力杠杆,取得了豐富的教學成果。

        近年來,由郭建民、吳國翥等多位教授、教師撰寫的《聲樂文化學》、《聲樂教育學》、《鋼琴藝術百科》、《中西文化交流的結晶—近代音樂家傳略》等專著十餘部先後出版發行;多位教師在《人民音樂》、《音樂與表演》、《黃鐘》、《樂府新聲》、《中國教育報》、《中國文化報》等核心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二百餘篇;本科生、研究生科研能力不斷提升,《音樂學院畢業生優秀論文選》印刷成冊,2009年,舉辦的音樂學院研究生“科研成果展”作為學術成果總結,顯示出學生在音樂藝術理論研究方面的較大進步。

        2008年,中國音樂家出版社出版了我院青年教師李娜、李芳屹個人演唱的《中國當代青年歌唱家系列》,以及劉世虎教授等十餘位教師、學生的原創作品、個人音樂會、個人作品被制成專輯發行;承擔并完成的《20世紀中國民族聲樂文化研究》、《中國百年聲樂文獻研究》、《音樂表演專業培養目标的研究與實踐》等等多項科研課題在業界具有一定影響力;教師、學術的教學、科研與藝術實踐的成果極大的促進了音樂學院的教學水平和檔次。

        近幾年來,學院先後邀請了音樂教育家王耀華、音樂學家田青、音樂評論家金兆均、作曲家王世光、歌唱家田玉武、中國音樂學院教授郭祥議、馬淑明、德國鋼琴家貢特博爾特等多位專家學者來365Bet体育訪問和講學。音樂學院還多次舉辦了全國性的學術會議。如:首屆全國高等師範院校音樂學院專題研讨會、全國聲樂理論學術研讨會等,在省内、國内知名度不斷提升。

        三、軟環境建設 和諧發展

        多年來,音樂學院的學生工作始終以思想教育為先導,圍繞學校育人目标,引導、塑造廣大學生成為德藝雙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多年來,學生工作求真務實、寓思想教育于理論學習、人生導航、班團建設、組織發展和豐富的學生活動、學生實踐之中。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學生管理規章制度并嚴格加以落實。

        全院領導、輔導員、學生幹部廣泛深入到學生中間。堅持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堅持以人為本,努力建設和諧的學院環境。學院輔導室、團委、學生會先後多次被評為優秀輔導室、先進團委、優秀學生會,輔導員多次獲省、市、校級榮譽稱号。進三年學生有近200人次獲校級以上獎勵,有150人次在全國、省、市級專業比賽中獲獎。九年來,學院在全程藝術實踐中組織演出190餘場,參與演出的學生人數逾千人,到場觀衆近5萬人次。

        四、内涵建設,特色發展

        音樂學院取得的驕人的藝術成果與探索實踐多年的“全程藝術實踐教學模式”是分不開的。正是這些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載體成為遼甯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深化教學改革,謀求特色發展”的顯著辦學特征。

        經過九年的探索實踐,音樂學院現已形成了貫穿學年始終的,以音樂藝術類學術活動、校園音樂文化節、音樂藝術沙龍等為載體,集主題性,思想性、知識性、專業性、教育性、娛樂性、大衆性為一體,内容豐富,形式多樣,覆蓋面廣的音樂文化建設系列活動,形成了——“全程藝術實踐”教育模式,共同營造主題突出、健康和諧、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自2002年首屆音樂文化節,2003年首屆藝術沙龍舉辦以來,在該模式運作下已經開展各類音樂會演出170餘場,參與演出5000餘人次,超過五萬人次到場觀摩。正是在這種“全程藝術實踐”教育模式的運轉下,尤其近幾年,我院連續九年的音樂文化節、音樂藝術沙龍又緊緊抓住慶祝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建校六十周年、建院二十周年等重大契機,精心策劃和組織實施,取得了豐碩成果,在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産生了巨大的、深遠的影響。

 

        為擴大學生的藝術視野,學院認真制定學科教學計劃,積極與廣西師大音樂學院、延邊大學音樂學院、呼倫貝爾師範音樂系、大連49中、43中、78中、13等教學單位,大連歌舞團、雜技團、沈陽歌舞團等藝術團體簽訂了實習、實踐基地協議,并安排學生深入民間會開展藝術實踐。2005年9月,表演專業一行21人首次進入廣西進行藝術采風、學術研究、社會調查等活動。12月,表演專業舉辦主題鮮明,藝術突出的“藝術采風原創音樂會”,受到師生好評,并産生較大反響。

        踏着大連市日益發展主旋律的铿锵節奏,乘着遼甯師範大學向國内一流綜合性大學方向發展的嘹亮歌聲,音樂學院在鞏固現有專業的基礎上,不斷拓寬專業口徑,拓展新的專業方向,秉承"外樹形象、内強素質"的院訓,樹立"誠信、務實、勤勉、卓越"的良好院風,為創建"學習型"學院,實現跨越式發展而努力奮鬥。

(程歆)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