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島第一高級中學王忠強校長專訪
采訪葫蘆島第一高級中學王忠強校長,是計劃了好久的事情。五一長假,我便來到了葫蘆島。王校長很和藹,幾句輕松的寒暄,馬上就把我旅途的勞頓掃到一旁;王校長十分平易近人,采訪過程順利得仿若是老朋友之間的随意閑聊。
十八歲,他意外來到遼師
王校長是78年的應屆高考生,當時最想做外科醫生的他在志願的最後一欄寫上了遼甯師範學院生物系。沒想到當年師範院校提前錄取,就這樣,十八歲的他“意外”地來到了遼師,與遼師結下了一份美麗的情緣。
剛入大學,王校長有點兒驚訝:由于社會剛剛恢複高考,大學生們來自社會的各個層次、各個領域。他們中最大的三十五歲,最小的十八歲,有商人也有農民,有應屆畢業生也有下鄉青年。很快,他便在這些同學身上發現了各自的“閃光點”,也由最初的“不适應”變成了“融入集體”。在年齡差距很大的同學們身上,年輕的他學到了很多專業知識之外的東西:他們的執着,不同的經曆、對社會的認知、對問題的獨到見解都深深地響了他。由于年級中他年齡最小,他經常得到其他同學的照顧,慢慢地,他也學會了照顧别人……回憶起當年的同窗,王校長說:“直到現在,我還把他們看作自己的老師。”
在遼師生物系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最令人難忘的便是每屆都有的野外實習。當年的野外實習,是在鞍山的千山,他們的課題是“千山開發的生态調查”。在對植物種類進行研究的時候,同學們深刻體會到生物這門自然科學的内涵很深、領域很廣,是對人對社會的發展最有意義的學科。而這個時候的他,已經深深喜歡上生物這門學科了。
大學生活轉瞬即逝,從高中時期懵懂少年逐漸地到了思想、價值觀、政治覺悟上的成熟,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慢慢的,當初那個一身書卷氣的年輕小夥子在遼師蛻變成了一個有着自己獨特的思想的成熟青年。
在遼師,他确定了自己的職業方向
“剛來到遼師的時候,我連師範是做什麼的都不知道。”王校長笑着說,“後來,也是在遼師,特别是遼師的生物系,我确定了老師這個職業。”
對教師這個行業,從“不喜歡”到“感興趣”再到最終走上講台,他付出了很多。到現在,王校長還清楚地記得自己第一次上講台,是大四在遼師附中教育實習的時候,講的是植物分類一課。“雖然準備很充分,也有過幾次試講,但懷裡真像揣了隻兔子,十分緊張。”然而,令他感到高興的是,生平第一次上講台的他講得十分的流暢,并成功地把語言、文字和挂圖結合在了一起,自然地穿連着每一個知識點,讓學生直觀地認識植物……實習過程中,他真真正正地以一名教師的身份融入了學生當中。由原來坐在闆凳上聽,變成了現在站在講台傳授,第一次認認真真地思考什麼是一名教師的責任,“你能讓學生學到什麼,在你身上他們能獲得什麼,或者你能為學生做些什麼,這便是教師的責任。”一名好教師,一定的知識儲備是必要的,然而,要想更直觀、更具體地把知識展現給學生,除了知識,還需要有駕馭學生的能力,更要把教學化為一種藝術來做……
難忘的教育實習結束了,通過這次實習,王校長逐漸了解了到了責任與貢獻的真正内涵,意識到自己應該通過老師這個途徑,育人、教書,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聯想到自己以前和現在的好老師們,王校長忽然發現教師這個職業是多麼的神聖,就這樣,在遼師文化的熏陶下,在遼師老師的影響下,王校長最終成為了一名教師。
不能忘記的大學老師
說到對自己影響最深的老師,王校長毫不猶疑地說出了肖淑蘭老師的名字。肖老師是當年的輔導員,在做人上給了他很多教導,也正是肖老師讓他看到了教師行業的神聖。可以說,在事業的選擇上肖老師給了他很深的影響。華東師大畢業的沈美祥老師是任課及教育實習時的指導教師,聽過沈老師的課之後王校長深刻意識到自己大學知識遠遠不夠,要想做一個好的老師,就要不斷地學習。沈老師在做教師的态度上深深地感動了他,也時刻激勵着他做一名認真負責的教育工作者。其他像當年遼師的王樹渤老師、侯佳奎老師等都在很多領域給了他極大的影響。
“正是從這些老師身上,我看到了教師這個職業的神聖和價值。也正是受這些老師的影響,我走到了教育領域,有了今天的成就。”
王校長和他的學生們
大學畢業之後,王校長便來到高中做了生物教師。随後是團委書記兼生物教師,一邊參與學生管理,一邊繼續教書。
王校長與他第一屆學生的年齡差隻有兩三歲,所以特别注重情感的溝通。第一堂課上,便提議“二十年之後,我們還坐在這個教室裡,看看到時候我們中誰對社會的貢獻最大。”二十年過去了,當年的師生真的聚到了一起,這時候的學生們,早都成了家,有的還把小孩子帶了去。師生相聚,想起當年的點點滴滴,感觸頗深。
王校長的課堂總是十分有感染力的。他擅長把自己與學生融合到一起,自己也是學生,學生也是老師。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是為了不教”,王校長提倡自主學習,教授學生學習方法。“十個人我隻給八個蘋果,誰搶到誰吃。”這樣的教學方法,把“填鴨式”學習變成了自主學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對王校長來說,自己的學生收到錄取通知書時,是他最開心、最欣慰的時刻。教師最大的成就感是自己的學生比自己做得好,學生的錄取通知來了,在某種程度上就證明了學生的優秀,更肯定了老師的辛勤耕耘。“如果學生做的沒有自己好,說明我自己沒有水平。”王校長謙虛地說。
做校長,他真有一套
94年他是錦化高中校長,當時隻面向企業員工子女招生的錦化高中的高考成績可以與面向整個錦西縣招生的一高中抗衡。文理狀元兩家争,清華北大更是每年都有。“把企業職工最關心的子女教育問題解決了,企業才能真正留住知識人才,員工才能上下一心團結工作。”
之後,王校長經過幾次調轉來到葫蘆島市第一高級中學任校長,08年輝煌的高考成績,使一高的成績又邁上了一個台階。
一高中的特色便是多元性教育,培養社會需要的綜合型人才。王校長提倡素質教育,“教育是有規律的,大的方向不會變,其他方面要多元培養。因此我們充分給予每個老師和學生個性發展的空間,學生有什麼發展需求,就一定做好。”在王校長的帶領下,葫蘆島市第一高級中學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十分重視,曾舉辦“模拟聯合國”活動:由學生模拟聯合國各個組織,模拟聯合國會議流程,全程用英語對現今國際關系及問題進行讨論交流。此外,還有專為學生建的乒乓球館、正計劃成立的書畫社……
與别人不同的是,王校長的教學教育過程中融入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喜歡用自己的親身閱曆來指導學生的發展。另外,他還十分注重學生情感的培養,也特别重視各屆學生留戀母校的情結。從06年起,王校長就建起了“畢業林”,每屆學生在離開母校前都會到那兒植樹,有時是一棵,有時是幾棵,每年不同。但至少是有這麼一棵樹,代表着這一屆學生曾經在這兒奮鬥過,這樹,便是永遠不褪色的痕迹……最近,王校長正拟定舉辦“學生教師作品展”,選擇學生及教師的優秀作品,做成一面展闆,由學校永久珍藏……
被問到做老師和做校長的區别時,王校長回答:“老師是一個點,校長是一個面,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有一個好的教師隊伍至關重要,隻有教師隊伍過硬,才能教好學生。”王校長對教師的要求很高,要求教師在上課過程中要完全融入到課堂,達到學生、教師、教案、黑闆“四位一體”的效果,把教學展示為一種藝術。此外,在新教師任用上,王校長也要層層把關:每個想留在一高中任教的大學畢業生,都要在一高中完成為時兩個月的實習。實習過程中,王校長親自給這些大學生配“師父”,手把手地指導。實習生要完成一定課時量,并經過學校七個專家評估合格才有可能留下任教。“學生的教學是有‘遺傳性’的,這屆教不好,下屆就不買你的帳。因此我要求每個教師都達到高水平。”有着這樣的高水平師資力量,一高中的成績自然會很好。在今年的清華大學自主招生考試中,一高中有十人獲得加分資格,其中包括全省第二及第八名的優秀學生,獲得加分的同學平均成績全省第一。
他心中的遼師情
王校長對遼師始終是懷着深刻的感情的:“如果說自己現在有什麼成就、有成績,我首先要感謝的就是遼師。”是的,遼師,可以算是王校長人生中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在這裡,他從一個積極求學的小夥子變成了一個成熟穩健的青年,完成了思想的成長,更确立了人生的目标。
關于母校,王校長第一個想起來的地方便是生物系樓,特别是東側的那一排實驗室。 “當時印象最深的就是動物解剖實驗了。” 王校長認為實驗課可以很好的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在動手的過程中,大多能提出自己的問題,會對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
當談到母校六十年校慶時,王校長發自内心地說出了對母校的祝福:“希望我的母校越來越好,從辦學理念、人才培養、科研水平上都能越來越好!”
(本刊記者: 黃光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