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難以忘懷的老師與歲月
張麗華
2011年就是遼師大的60華誕了。作為遼師大培養的一名學生與教育工作者,我在這裡學習、工作也将近29年的時光。
1982年的金秋十月,我與其他30名來自遼甯省各個地區的同學,懷揣着夢想與對新生活的憧憬,相聚到了遼甯師範大學教育系,開始了我們的新生活。作為遼師大教育系的第一屆學生,每一個人都以各自的生活作風與行為方式在構築着自己的人生,同時又把自身的個性特點留在了教育系,形成了教育系學生獨有的性格特點與精神風貌。在這裡,我們接受了許多當年來自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等高等學府的老師們所給予的教誨。他們不僅學識淵博,工作敬業,把自己的所學都無私地傳授給了學生,同時,也在平時的課餘時間不斷為我們打開認識世界的窗口。那個時代,人們的思想還比較封閉,見識不廣,視野也并不開闊,甚至好多人對什麼是心理學與教育學并不了解。但這些博學的老師們以認真的工作态度和紮實的工作作風引領着我們這些初入教育學、心理學大門的懵懂青年走入了認識人性、解讀心靈的陌生領域。我們在這個過程中體驗着與以往的教育所不同的感染與熏陶。老師們也給我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尤其是下面提到的幾位老師給我的印象更深刻,對我的影響更大!
教授普通心理學的張甯生老師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當年也不過40歲左右。他靈活的思維,上課時風趣的語言與生動形象的講解,讓我們感受到了北大的學風,這是我們在中學學習中所不曾經曆的。由此,大家知道了心理學與哲學的關系,心理學不是占蔔,而是一門科學。讓我個人難以忘懷的是,當我在做碩士論文時,張老師是我的第二導師。每次去做問卷調查時,他都放棄自己的休息時間,不辭辛苦地陪我到大連市工讀學校進行現場調查研究。他從來不直接告訴我如何去做,但會講一些與研究有關的原理或者事例啟發我,讓我學會從中去體會、去挖掘、去思考,從而得出結論或收獲。今天,我的論文或書稿被一些老師們評價為邏輯性比較好,那也得益于張老師當年的異于常規的引領與指導!謝謝你,親愛的老師!
多才多藝的老主任魏華忠老師,一直是學生們崇拜的偶像。魏老師随和、親切、不溫不火,不論我們問了多麼沒有水平的問題,在他那裡永遠都是有價值的問題。他總是不厭其煩地給予解答。從他的臉上,你不會看到不耐煩,看到的都是微笑的面龐與鼓勵的目光。讀研究生期間,我和許多系裡的研究生為了統計學方面的問題,經常到魏老師家裡請教。他和師母一次次的中午就餐時間就被我們冗長的問題推到了下午。老師為此得了胃病,而我們不僅解決了問題,又在老師家裡蹭了不知多少頓飯。在我攻讀博士期間,為了搞好研究設計,打好研究的理論基礎,我一遍又一遍地求教于魏老師,給他老人家添了不少麻煩。但他從沒有拒絕過我。甚至有些博士在研究走進死胡同時,很晚給他打電話求教,他也總是給予耐心細緻的講解。他的無私、他的及時幫助一直讓我們這些學生感動着、溫馨着!
做學問一直都很嚴謹規範的王憲清老師現在已經辭世多年了。但在我攻讀研究生期間,他給我們講授的“社會心理學”以及“品德發展心理學”兩門課程,讓我們這些剛剛步入心理學研究領域中的學子們開始對社會、對人性進行心理學的解讀。王老師作為當時的心理學教研室主任,工作認真、紮實、一絲不苟,尤其對心理學研究生的學習抓得很緊。讓我感動的是90年代初,一批台灣心理學家與中科院合作培養大陸年輕的心理學者與研究生。為了讓我能報上名并能通過對方的考試,在那個通訊還不發達的年代,他幾次寫信幫我聯系,終于讓我成行!王老師,過去的一切,學生都記在心裡,永遠難忘!
如果說今天的人生與事業有了一點“成績”與值得回憶的地方,除了得益于上述幾位老師的教育與幫助,還有值得我用一生的時間去懷念、去回憶的韓進之先生。韓先生是我的碩士導師,他在遼甯師範大學60年發展曆史中,做出了自己獨特、巨大的貢獻!讓我難以忘懷的不僅僅是他的學識,更是他的做人。我讀過許多心理學名家寫的書,這其實都是在完成韓先生布置的作業。他老人家哲學的功底很厚重,每當給我們上課時,總會講一些哲學與心理學方面的原理,然後讓我們針對所學所讀提出問題,并做以回答。當我們解決不了問題時,他也從不當場解答,而是接着提出一些我們沒有想到的問題以引起我們的思考。當我們在課下準備問題的答案時,卻發現,其實答案都隐含在老師所提出的問題中。那時候便會恍然大悟,體會到了老師的良苦用心!因為曆史的原因,韓先生經曆過“文革”的沖擊,也受到當時還是年輕人的系裡個别老師的批鬥。而我作為他的早期弟子恰巧了解了這一段曆史。但韓先生卻以寬容的心去對待這件事,不僅在事業上幫助這位老師,而且也一再教育自己的兒女善待這位老師。對待自己的學生也是如此。我們總會在元旦這一天,在研究生樓裡其他學生羨慕的目光中,挺直了腰闆,驕傲而自豪地到老師家蹭飯去!每當老師用他那永遠也改不掉的四川話,在樓底下喊着“麗華,到我家吃餃子”時,聽到喊聲的同學們都會學着老師的腔調跟着一起喊。我每次都在大快朵頤後,又打包回到寝室樓,然後學着老師的腔調喊着“誰來吃餃子”!有一些東北同學願意吃酸菜,老師家本來冬天就腌漬一缸酸菜,知道這種情況後,每年都腌漬三缸酸菜。那時的我,就像是一個跑運輸的,樂此不疲地、一趟又一趟地穿梭于老師家與研究生宿舍樓。現在,一顆酸菜不值得一提,但在那個物質匮乏的年代,當我們用煤油爐炖出一鍋酸菜時,大家不僅品嘗的是美食,更感受到了老人家愛生之情,一顆善良的心!不論今天到哪裡開會或者學習,上了年紀的同行,當知道我是韓先生的弟子時,都會給予更多的關心與幫助!到現在,學生還在沾老師的光,師愛是大愛!
寫到這裡,我已潸然淚下,仿佛又聽到先生那睿智的話語,看到先生在我回答不出問題時的狡黠的目光。淚水中有對老師的懷念,更有對過去年輕歲月以及學習生活的感懷!在此,隻有祝願親愛的老師在天堂還能繼續他們的幸福生活!來世我們還做師生!
今天,我自感在教學與科研上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這個成績的取得要感謝我的博士生導師楊麗珠老師。這是一位讓我們做學生非常欽佩的女老師!她的睿智、敬業、認真、刻苦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對心理學事業的熱愛與敬業,做學問的風範,淵博的知識,敏捷的思維,泰然的處世觀,為人的寬宏大量,對學生愛在細微、嚴在當嚴的為師之道,等等,這些高尚的人格情操時刻在影響、感染着我。讀博期間,楊老師一直鼓勵我、關心我,使我在這份呵護下有了“勝似閑庭信步”的信心和勇氣。從她的悉心指導中,我體會到了進步與成長的快樂。每每夜晚,挑燈伏案夜戰時,楊老師關切之語和循循善誘的啟發仿佛就在眼前,使我在研究遇到困難時便豁然開朗,激勵着我研究的動力,指引我前行的方向。博士畢業後,她又把我們這些弟子送出去進行博士後研究,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搭建了更高的平台。在這個過程中,她付出了很多很多。楊老師,“呦呦鹿鳴,寸寸我心”!從1999年到今天,漫漫求學生涯中,來自您的那一份難忘的、溫馨的、關愛的、濃濃的情,一直激勵着我在學海中探索和前行。
昔日的點點滴滴曆曆在目,我的那些可愛的同學們,已經成為所在崗位的佼佼者。我們每一個人的進步與成功,都得益于當年老師們的教誨、指導與幫助。師恩厚重,情意無價!此時,萬般的感念卻澀于筆端,隻有留待于日後的回味與終身的銘記!新的征程已經開始,我将以努力的工作來回報所有關愛我的人們!
(張麗華,遼甯師大教育系82級校友,現為遼師大教育學院教授)